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苏政发〔2011〕162号 2011年11月12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年)
“十一五”期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极推动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整体竞争力显着增强。但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推进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为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总体要求及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企业升级、产业转型,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推动企业由一般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江苏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
(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规模发展、跨越发展上升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规模化、前沿化和国际化为方向,以产业链构建延伸和拓展强化为重点,组织实施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在实现规模总量倍增的同时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意识,着力培育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带动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二)促进制造业企业在高端发展、转型发展上升级。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以高新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为方向,以提高研发水平和完善营销服务体系为重点,实施高端发展战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兼并重组和两化融合,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注重企业管理,强化品牌提升,着力培育优势大型骨干企业,巩固发展我省先进制造业优势。
(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提速发展、联动发展上升级。围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及融资担保、科技与咨询服务、节能服务、现代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以网络化、现代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和经营模式创新为重点,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实施服务业品牌创建工程,提高企业服务增值和配套能力,加快培植总集成、总承包等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着力培育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主体。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现有4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目标;万家科技型、高成长型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一批综合实力强、现代化水平高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脱颖而出。具体目标是:
(一)创新能力升级。力争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新增800家以上,总数达到3000家以上;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达到240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5万件。
(二)质量品牌升级。培育20家左右江苏省质量奖企业;制(修)订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产品采标率达到90%以上;培育300件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000件省着名商标和2500个江苏省名牌产品。
(三)两化融合升级。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试点企业1000家、推广应用企业1万家;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超过40%;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0%;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
(四)技术装备升级。每年实施300项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大影响的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投入实现倍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认定200个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重点产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经营管理升级。培育和创建500家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信用管理贯标企业1万家,创建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100家;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每年新增上市企业50家,总数达到450家左右。
(六)人才队伍升级。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企业R&D人员占全社会R&D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8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9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60万人。
(七)规模效益升级。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14%;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以上;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到120家以上。
(八)绿色制造升级。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左右;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下降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 实施企业高端人才计划。积极引导省内外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和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合作集成。培养和引进一批海内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团队),重点支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拥有科技成果的高端人才落户江苏实施产品产业化。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工程,以培养企业首席技师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重点,培育一支能开展技术攻关、在关键岗位解决疑难问题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
2. 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关系我省产业高端发展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攻关(见附件2),每年组织关键技术社会招标,着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技术瓶颈。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每年组织开发千项省重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35%左右。
3. 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或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打造吸引集聚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开发团队的重要平台,全省培育100家带动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4. 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启动中小企业创新工程,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三大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壮大规模、加快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每年培育100家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10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100个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和10个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技术信息咨询等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加强分类指导,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 实施企业信息化提升“百千万”工程。以“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为重点,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协同应用和集成创新,加快推进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联动”,打造一批“智慧企业”。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2. 实施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物联网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和服务,支持企业开发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系统设备、应用终端。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产品设备监控管理、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等领域,应用推广物联网技术,建设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示范企业。
3. 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南京“中国软件名城”、5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22个省级软件园,引导软件园区走特色发展道路。增强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集成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具备整体方案解决能力的骨干企业。培育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
4. 实施两化融合产业服务示范园建设工程。聚焦重点领域、核心环节,支持产业集群凝聚力较强、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发育较好的产业聚集区或产业开发区创建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建设30个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培育300家生产性信息服务骨干企业。
(三)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1. 实施产品质量攻关计划。选择一批重点名牌产品和拟创建省以上品牌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的产品,每年实施100项质量攻关项目,切实解决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
2. 推动企业创建品牌。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全面提高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用管理等方面着手,丰富商标内涵,大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强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知名品牌企业集聚。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
3.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推进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开展商标防御性注册,提高企业商标自我保护能力,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商标专用权行为。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每年促进一批专利成果产业化。引导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一批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
(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1. 积极开拓项目源。围绕重点产业链、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和经济增长点,建立万企升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库,储备千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强、投资力度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善项目建设条件,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2.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切实加强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银行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洽谈活动,每年向金融机构推荐2000项以上融资项目。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发行债券、利用外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形成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3. 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围绕产业链延伸、高端制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沿海开发、产业转移等重点,每年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工程,通过高起点、持续的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质量整体水平。
(五)拓展新品名品市场
1. 引导企业拓展市场。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每年组织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新产品参加国内外品牌会展。继续开展“江苏名牌产品万里行”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江苏产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2. 实施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计划。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新产品,每年制定推广应用计划,组织开展产品应用示范、试点活动,促进新产品推广应用。
3. 落实新产品拓展市场的政策措施。推动建立企业创新产品市场应用保险机制。对本省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装备和新产品,特别是市场认同有过程、初期效益不明显、扩大产量有风险的新兴产业创新产品,落实政府首台首购首用、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突破产品进入市场初始阶段的瓶颈制约,为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环境和条件。
(六)促进集约集聚发展
1. 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意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120家以上,其中,超千亿元4家、超500亿元12家,工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5%以上,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2. 培育重要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支持重要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引导配套企业与骨干企业的衔接和集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做强我省有比较优势的16条重要产业链和11个重点产业领域,巩固提升200家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培育壮大400家骨干企业。
3. 培育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每年推动2000家科技型、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尽快达到规模以上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盈利能力,成为规模骨干企业的后备力量。
4. 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建成80家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按照集约程度高、主导产业突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要求,引导集聚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100个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七)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1. 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工程。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统计工作,建立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和报告制度。扩大“能效之星”试点范围,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落实节能措施,促进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2. 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主要耗能行业,大力组织实施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力争节能1200万吨标准煤。继续组织能效电厂建设,五年建成100万千瓦能效电厂。
3. 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和产业生态链接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化工、酿造、造纸、电镀、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行业为重点,培育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4.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为重点,依法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结合我省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提高淘汰标准,主动和提前淘汰相对落后产能及低端产品制造能力。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各类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及股权设置的多元化。全省重点企业全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2. 培育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树立一批管理创新标杆企业,造就一批善于管理的优秀企业家,大力推广企业现代管理创新成果。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支持企业开展管理认证、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培养职业经理人1万名。
3.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建设80家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和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引导企业重视设计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育100家业务规模大、设计能力强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建成30家辐射力强、服务体系完善的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充分发挥信息服务、金融及融资担保、科技与咨询服务、节能服务、现代会展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4. 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以价值创造为追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速度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支撑,推动企业对经营各环节进行细化和重构,大力发展新型连锁经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网络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引导企业依托网络平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新的营销盈利模式。在不同行业培育30家商业模式创新示范企业。
5. 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原料供应基地、境外加工生产基地、海外研发基地和维修、服务等网点。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境外认证。鼓励外资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集团总部、区域总部及研发、营销、采购中心等。
6. 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信用管理“百企示范、万企贯标”工程,重点引导和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完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构建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提高防范经营风险能力。推动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社会责任。
四、推进机制
(一)建立工作体系。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地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体系,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企业升级计划与保障措施。
(二)加强目标管理。认真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在今后五年滚动实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每年年初将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各市,由各市具体落实到事项和企业。指标体系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可根据全省工业经济产业转型、企业升级进展情况作必要的动态调整。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建立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专项报表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成效,在此基础上加以认真考核评价,其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工作开展成效显着的单位予以表彰。
(三)实施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分类指导。新兴产业企业突出规模化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制高点;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企业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突出现代化升级,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形成双轮驱动力。大中型企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主导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小微企业着力提升规模水平、走“专精特新”之路。对各类试点示范企业,要先行制定标准规范,探索路子,总结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形成整体效应。
(四)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减免关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国产设备首购首用等优惠政策,配套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7号),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优化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苏经信综合〔2011〕795号、苏财工贸〔2011〕112号)和《江苏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外经贸转型升级实施细则》(苏财规〔2010〕40号),优化整合省级相关专项引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列入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附件1:
万企升级年度计划目标
序号 |
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一、创新能力升级 | |||||||
1 |
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
-- |
1.2 |
1.4 |
1.6 |
1.8 |
2 |
2 |
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家) |
596 |
710 |
830 |
950 |
1070 |
1200 |
3 |
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件) |
175 |
185 |
195 |
210 |
225 |
240 |
4 |
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
3615 |
5000 |
7500 |
1万 |
12000 |
14500 |
二、质量品牌升级 | |||||||
5 |
江苏省质量奖企业(个) |
-- |
5 |
5 |
5 |
5 |
5 |
6 |
江苏名牌(个) |
1811 |
1950 |
2100 |
2230 |
2400 |
2500 |
7 |
中国驰名商标(件) |
199 |
220 |
240 |
260 |
280 |
300 |
8 |
省着名商标(件) |
2325 |
2500 |
2600 |
2750 |
2900 |
3000 |
9 |
省重点品牌产品质量攻关项目(项/年) |
87 |
69 |
100 |
105 |
110 |
120 |
三、两化融合升级 | |||||||
10 |
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数(家) |
32 |
72 |
100 |
100 |
100 |
100 |
11 |
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数(家) |
-- |
200 |
400 |
600 |
800 |
1000 |
12 |
两化融合推广应用企业数(家) |
-- |
2000 |
4000 |
6000 |
8000 |
1万 |
四、技术装备升级 | |||||||
13 |
工业投资年均增长(%) |
21.5 |
16 |
16 |
16 |
16 |
16 |
14 |
技术改造投资(亿元) |
10084 |
12000 |
14040 |
16420 |
19220 |
22480 |
15 |
每年认定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个) |
46 |
40 |
40 |
40 |
40 |
40 |
五、经营管理升级 | |||||||
16 |
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示范企业(家) |
-- |
80 |
180 |
280 |
380 |
500 |
17 |
信用管理贯标企业(家) |
-- |
300 |
2300 |
5000 |
7500 |
1万 |
18 |
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家) |
-- |
30 |
60 |
100 |
100 |
100 |
19 |
每年新增上市企业(家) |
-- |
50 |
50 |
50 |
50 |
50 |
20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 |
157 |
163 |
170 |
176 |
183 |
190 |
六、规模效益升级 | |||||||
21 |
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 |
--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
-- |
13 |
13 |
13 |
13 |
13 |
2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年均增长(%) |
-- |
14 |
14 |
14 |
14 |
14 |
24 |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 |
-- |
>11 |
>11 |
>11 |
>11 |
>11 |
25 |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家) bat365在线平台app_精准原创123656官方网_365体育管网登录网站 |
93 |
100 |
105 |
110 |
115 |
120 |
七、绿色制造升级 | |||||||
26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5.93 |
-- |
-- |
-- |
-- |
20 |
27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
-- |
-- |
-- |
-- |
25 |
28 |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96.2 |
-- |
-- |
-- |
-- |
≥95 |
附件2: 万企升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指导目录
序号 |
关键技术名称 |
一 |
新能源(10项) |
1 |
超高纯多晶硅及新型电池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 |
2 |
高效太阳能电池及新型电池制造技术 |
3 |
适用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的大规模储能技术 |
4 |
光伏电池生产线、多晶硅锭炉、多线切割机、大功率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
5 |
3MW大型海上风电整机制造技术、海上风电施工技术及装备 |
6 |
大功率风电发电机组用变流、变桨、监控等智能化系统、并网控制系统 |
7 |
核电用大型铸锻件、特种管材、核级泵阀、核级电缆制造技术 |
8 |
核电用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技术 |
9 |
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
10 |
光伏生产装备技术 |
二 |
新材料(9项) |
1 |
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发光材料、封装技术、氧化锡铟涂布工艺 |
2 |
大尺寸光纤预制棒、低水峰光纤、光子晶体光纤、低衰减塑料光纤制造技术 |
3 |
大尺寸单晶衬底制备,低缺陷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外延,垂直结构LED芯片设计与制备技术 |
4 |
功能专用陶瓷料开发,低温共烧陶瓷制备技术,低温烧结技术 |
5 |
超细粉体加工技术,水选分级技术,陶瓷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纳米陶瓷制备技术 |
6 |
碳纤维高纯、超强、超细原丝制造技术 |
7 |
优特钢精炼技术及其脱氧脱氢,成分控制,轧制工艺 |
8 |
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特种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加工改性技术,材粉分散性控制技术 |
9 |
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特种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规模化、系列化生产工艺,新型高效催化剂研发 |
三 |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6项) |
1 |
人源化技术、细胞表达技术、递释药技术 |
2 |
大规模细胞培养和分离纯化技术 |
3 |
小分子药物设计筛选、药效及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技术 |
4 |
重要中间体和新型药用辅料制备技术 |
5 |
江苏道地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饮片加工、有效部位确认等技术 |
6 |
中药单体的分离提取、质量控制与现代制剂技术 |
四 |
节能环保(7项) |
1 |
工业高浓度、难降解、高含盐、高含硫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 |
2 |
静电布袋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 |
3 |
秸轩直燃锅炉关键技术与核心设备 |
4 |
生物质循环硫化床气化炉及系统制造技术 |
5 |
液压式生物质(秸轩)成型及成型燃料关键技术与设备 |
6 |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 |
7 |
新型高效节能电光源制造技术 |
五 |
软件(4项) |
1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及中间件 |
2 |
适应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系统及终端产品开发 |
3 |
长期演进(LTE)、第四代移动通信(4G)等开发技术 |
4 |
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交互式多媒体(IMS)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网技术 |
六 |
物联网(6项) |
1 |
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 |
2 |
物联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 |
3 |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
4 |
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 |
5 |
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 |
6 |
新型信息传感技术 |
七 |
高端装备制造(20项) |
1 |
工程机械产品虚拟开发和装配技术、结构参数优化和系统集成技术、配套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技术 |
2 |
工程机械大型结构件制造技术及电、液系统智能化精确控制技术 |
3 |
轨道交通远程操控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高速铁路在线检测技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 |
4 |
城轨车辆、机车车辆牵引制动技术、大功率牵引内燃机车动力装备关键技术 |
5 |
液压、气动、密封等关键基础件设计与制造技术 |
6 |
装备自动控制系统集成技术 |
7 |
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控制系统总成技术 |
8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管理系统技术,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站技术 |
9 |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及技术 |
10 |
高端和特种船舶产品开发技术 |
11 |
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和高新技术船舶制造技术 |
12 |
中小型通用飞机整机制造技术 |
13 |
航空发动bat365在线平台app_精准原创123656官方网_365体育管网登录网站键零部件加工技术 |
14 |
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卫星综合利用技术 |
15 |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成套装备研制技术 |
16 |
海水淡化与海洋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关键技术 |
17 |
智能装备远程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 |
18 |
大型、精密、高效(速)、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与成型机床制造技术 |
19 |
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制造技术 |
20 |
轻型动力设计与制造技术 |
八 |
光电(6项) |
1 |
高世代线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面板制造技术 |
2 |
有源-有机发光显示(AM-OLED)技术 |
3 |
平板显示新型触控、背光技术 |
4 |
3D显示技术 |
5 |
高速智能光网络及光纤接入技术 |
6 |
大功率、高亮度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封装技术 |
九 |
智能电网(7项) |
1 |
分布式能源接入和控制技术 |
2 |
特高压和超高压柔性交直流输电设备制造技术 |
3 |
智能变压器、断路器、组合开关制造技术 |
4 |
设备状态监测和检验、检测技术 |
5 |
智能配电设备,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及设备制造技术 |
6 |
调度自动化及智能控制技术 |
7 |
电力通信及信息数据库软件技术 |
十 |
装备制造(18项) |
1 |
高速精密机床关键件制造 |
2 |
高刚性机床部件制造技术 |
3 |
汽车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直喷、涡轮增压、电控喷射、尾气净化) |
4 |
汽车自动变速箱关键技术 |
5 |
汽车电子系统匹配及应用技术 |
6 |
汽车轻量化材料应用技术 |
7 |
车身激光焊接技术 |
8 |
大型模具制造技术 |
9 |
特高压、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研制技术 |
10 |
高强度高等级电气绝缘子制造技术 |
11 |
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成套设备集成技术 |
12 |
大功率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制造技术、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等粮棉油糖作物全程作业装备制造技术 |
13 |
农产品保鲜储藏与加工包装设备技术 |
14 |
高端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研发技术 |
15 |
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大型风电用铸件、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制造技术 |
16 |
大型船用曲轴、螺旋桨轴锻件制造技术 |
17 |
高档模具、精密复杂刀具加工技术 |
18 |
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 |
十一 |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14项) |
1 |
高端芯片设计技术,8-12英寸、65-32纳米晶圆制造工艺技术 |
2 |
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 |
3 |
新型高压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 |
4 |
长期演进(LTE)及第四代移动通信(4G)关键技术 |
5 |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
6 |
IPv6/IPv4双栈网络技术 |
7 |
轻薄便携、低功耗长续航时间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设计技术 |
8 |
基于国产处理器、操作系统的整机设计技术 |
9 |
高可靠、高性能、多核服务器设计技术 |
10 |
自主标准高清数字电视发射与接收技术 |
11 |
地球同步轨道及低轨道卫星通信技术 |
12 |
大容量、高可靠性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
13 |
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 |
14 |
电子信息产品节能设计技术 |
十二 |
石油化工(6项) |
1 |
通用和重要合成材料制造技术,工程塑料、膜材料、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制备技术 |
2 |
与节能环保、高效太阳能、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配套的化工产品和技术 |
3 |
高性能子午胎、绿色农药、电子化学品、高端化学品、高品质工业中间体及精细化工产品等清洁制备技术 |
4 |
新催化材料与技术、新分离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及节能减排技术 |
5 |
光化学、离子液体、二氧化碳减排和利用等绿色化工技术,废旧化工材料高植化再利用技术 |
6 |
化工“工程化”开发与利用,工程设计、装备制造与技术工艺配套协调,提高化工产品额成套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
十三 |
纺织(7项) |
1 |
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超细旦等高附加值长丝加工技术 |
2 |
生物质纤维及多功能、复合型差别化纤维应用技术 |
3 |
高支精梳纱、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后整理技术 |
4 |
毛纺面料新型染色印花技术、多功能组合整理技术 |
5 |
高弹性、高膨体性和柔软性的全真丝差别化新材料技术 |
6 |
麻类纤维脱胶新工艺技术、麻类织物染色及后整理技术 |
7 |
高智能无梭织机、电子多臂及提花装置、宽幅整浆设备制造技术 |
十四 |
冶金(5项) |
1 |
热轧和冷轧宽带钢关键技术装备制造技术 |
2 |
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制造技术 |
3 |
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高强度建筑用钢制造技术 |
4 |
有色金属产品的铸轧、焊接、成形、着色、防腐等深加工技术 |
5 |
高纯度稀土氧化物和稀土单质的分离、提取技术 |
十五 |
轻工(4项) |
1 |
生物反应废液生物酶分解技术 |
2 |
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检测技术、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 |
3 |
草木混合浆造纸技术 |
4 |
高档酒酿造勾兑技术 |
十六 |
建材(4项) |
1 |
水泥、玻璃生产余热发电技术 |
2 |
高韧性、高抗裂、高耐久等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及其制备技术 |
3 |
防火、防腐和保温隔热的功能性涂料制备技术 |
4 |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及其制备技术 |
十七 |
船舶(2项) |
1 |
主流船型优化升级换代技术 |
2 |
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 |
附件3: 万企升级技术改造阶段性目标
单位:个,亿元
投资方向 |
项目数 |
总投资 |
至2010年末 已投资额 |
“十二五” 计划投资额 |
至2015年末经济目标 | ||
销售 收入 |
利润 |
税金 | |||||
合 计 |
1024 |
15534 |
1961.7 |
13515.1 |
31642.4 |
3077.3 |
1982.4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
582 |
8416.4 |
1189.9 |
7246.5 |
17613.6 |
1843.2 |
983.7 |
(一)新能源产业 |
101 |
1591.9 |
238.8 |
1380.7 |
4032.1 |
417.3 |
203.3 |
光伏产业 |
63 |
1064.0 |
129.6 |
961.9 |
2832.6 |
302.7 |
134.5 |
风力发电装备 |
27 |
385.5 |
51.2 |
334.3 |
891.5 |
81.3 |
44.0 |
生物质能装备 |
2 |
8.0 |
1.0 |
7.0 |
21.0 |
2.9 |
1.6 |
核电装备 |
9 |
134.5 |
57.0 |
77.5 |
287.1 |
30.5 |
23.1 |
(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
47 |
347.3 |
40.0 |
308.5 |
679.1 |
85.0 |
42.8 |
生物技术 |
15 |
123.4 |
10.9 |
113.7 |
254.0 |
43.0 |
13.9 |
现代中药 |
3 |
38.2 |
8.7 |
29.5 |
147.0 |
7.2 |
7.5 |
小分子药物 |
18 |
127.3 |
14.6 |
112.7 |
138.6 |
20.7 |
13.2 |
医药材料 |
2 |
8.7 |
1.9 |
6.8 |
5.5 |
1.7 |
0.7 |
医疗器械 |
4 |
29.3 |
1.3 |
28.0 |
77.9 |
4.4 |
2.7 |
其他 |
5 |
20.4 |
2.6 |
17.9 |
56.1 |
8.1 |
4.8 |
(三)新材料产业 |
247 |
4400.9 |
644.2 |
3755.9 |
8121.5 |
768.9 |
469.5 |
纳米材料 |
2 |
7.5 |
1.5 |
6.0 |
10.4 |
1.7 |
1.0 |
微电子材料 |
9 |
50.8 |
11.0 |
39.8 |
154.1 |
5.9 |
2.4 |
光电子材料 |
9 |
112.2 |
6.3 |
105.8 |
93.3 |
5.2 |
3.0 |
新型显示材料 |
14 |
864.9 |
118.3 |
746.5 |
1492.7 |
116.3 |
65.2 |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 |
43 |
488.9 |
72.4 |
416.5 |
925.2 |
112.4 |
52.5 |
新型化工材料 |
67 |
1021.3 |
210.9 |
810.4 |
2156.9 |
226.3 |
144.0 |
新能源材料 |
12 |
101.2 |
5.4 |
95.8 |
234.6 |
25.8 |
15.0 |
新型金属材料 |
61 |
1566.9 |
193.4 |
1372.7 |
2778.2 |
239.7 |
165.7 |
新型建筑材料 |
30 |
187.3 |
25.0 |
162.3 |
276.2 |
35.7 |
20.6 |
(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 |
8 |
70.8 |
4.3 |
64.0 |
169.6 |
13.1 |
4.4 |
(五)节能环保产业 |
36 |
231.4 |
46.8 |
184.5 |
406.2 |
40.9 |
25.6 |
节能装备及产品 |
15 |
88.4 |
20.5 |
67.9 |
132.6 |
13.3 |
10.3 |
水污染防治设备 |
2 |
12.6 |
0.0 |
12.6 |
22.0 |
3.2 |
0.8 |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 |
3 |
24.0 |
3.6 |
20.4 |
51.5 |
6.2 |
3.1 |
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
8 |
60.8 |
15.1 |
45.7 |
124.0 |
10.9 |
5.1 |
环保材料和药剂 |
8 |
45.5 |
7.7 |
37.8 |
76.1 |
7.4 |
6.3 |
(六)物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 |
14 |
96.5 |
5.4 |
91.1 |
167.5 |
16.5 |
9.1 |
物联网 |
2 |
11.6 |
0.1 |
11.5 |
23.0 |
0.7 |
0.4 |
新一代信息技术 bat365在线平台app_精准原创123656官方网_365体育管网登录网站 |
12 |
84.9 |
5.3 |
79.6 |
144.5 |
15.8 |
8.7 |
(七)智能电网 |
28 |
273.0 |
37.1 |
236.3 |
513.2 |
42.0 |
22.0 |
特高压和超高压输电设备 |
17 |
172.0 |
34.8 |
137.2 |
325.7 |
28.2 |
14.9 |
碳纤维和高温超导输电导线 |
3 |
11.5 |
0.8 |
10.8 |
27.0 |
2.3 |
1.5 |
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 |
8 |
89.4 |
1.6 |
88.3 |
160.5 |
11.5 |
5.7 |
(八)光电产业 |
32 |
549.0 |
48.6 |
500.4 |
1125.8 |
216.3 |
77.8 |
光纤光缆 |
4 |
22.8 |
10.0 |
12.8 |
29.2 |
5.7 |
2.5 |
光电器件 |
28 |
526.2 |
38.6 |
487.6 |
1096.6 |
210.6 |
75.2 |
(九)高端装备制造 |
69 |
855.6 |
124.7 |
725.1 |
2398.6 |
243.2 |
129.3 |
轨道交通 |
6 |
28.1 |
1.5 |
26.6 |
45.0 |
2.5 |
3.5 |
海洋工程 |
11 |
220.9 |
52.5 |
168.4 |
386.0 |
32.7 |
14.6 |
航空装备 |
3 |
23.0 |
1.2 |
21.8 |
55.0 |
4.2 |
2.2 |
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
11 |
138.9 |
7.1 |
131.9 |
863.3 |
87.6 |
38.9 |
数控机床 |
11 |
79.2 |
13.1 |
70.3 |
179.0 |
18.7 |
16.2 |
高端专用设备 |
27 |
365.6 |
49.4 |
306.2 |
870.3 |
97.5 |
54.0 |
二、主导产业 |
279 |
4902.6 |
507.4 |
4333.1 |
10374.1 |
931.4 |
807.6 |
(一)机械 |
97 |
916.3 |
192.3 |
728.0 |
2092.5 |
196.2 |
118.4 |
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设备 |
3 |
26.7 |
7.8 |
18.9 |
38.0 |
6.1 |
2.4 |
轨道交通 |
2 |
14.8 |
3.7 |
11.1 |
22.0 |
3.8 |
1.4 |
工程机械 |
18 |
157.3 |
42.7 |
114.6 |
352.8 |
51.3 |
31.6 |
电力设备 |
13 |
102.9 |
14.2 |
88.7 |
234.1 |
17.0 |
9.5 |
专用设备 |
15 |
263.2 |
83.1 |
184.1 |
565.7 |
47.2 |
28.5 |
(二)汽车 |
47 |
797.7 |
46.3 |
748.2 |
2044.9 |
133.0 |
145.8 |
整车 |
10 |
391.2 |
13.0 |
378.2 |
1256.6 |
68.4 |
105.9 |
关键零部件 |
37 |
406.5 |
33.3 |
370.0 |
788.3 |
64.6 |
40.0 |
(三)船舶 |
23 |
408.8 |
102.6 |
286.2 |
1360.1 |
130.3 |
84.8 |
船舶制造与关键零部件 |
16 |
327.4 |
98.8 |
208.7 |
1195.1 |
120.1 |
77.6 |
港口机械 |
5 |
66.4 |
0.7 |
65.7 |
135.0 |
8.0 |
4.4 |
(四)石化 |
87 |
2518.7 |
124.1 |
2351.6 |
4036.7 |
424.7 |
417.0 |
基础化工 |
34 |
1641.2 |
56.9 |
1545.4 |
2611.7 |
253.9 |
300.8 |
精细化工 |
35 |
644.9 |
48.0 |
596.9 |
1122.1 |
130.9 |
92.0 |
农用化工 |
11 |
150.1 |
14.8 |
131.3 |
172.3 |
26.7 |
19.1 |
(五)电子 |
25 |
261.2 |
42.2 |
219.0 |
839.9 |
47.1 |
41.6 |
软件与计算机 |
9 |
142.2 |
25.2 |
117.0 |
555.0 |
16.5 |
7.8 |
通信 |
2 |
9.2 |
0.0 |
9.2 |
50.0 |
6.3 |
2.1 |
新型元器件 |
13 |
106.8 |
15.0 |
91.8 |
224.9 |
23.5 |
31.6 |
三、传统产业 |
163 |
2215.0 |
264.4 |
1935.5 |
3654.7 |
302.8 |
191.2 |
(一)建材 |
4 |
26.6 |
3.7 |
22.9 |
44.2 |
4.3 |
2.4 |
新型建材制品 |
4 |
26.6 |
3.7 |
22.9 |
44.2 |
4.3 |
2.4 |
(二)冶金 |
22 |
501.5 |
26.0 |
475.5 |
908.1 |
65.3 |
35.8 |
关键钢材品种 |
12 |
117.7 |
14.5 |
103.2 |
173.1 |
21.0 |
17.6 |
钢铁制品节能降耗 |
3 |
197.1 |
0.0 |
197.1 |
235.0 |
7.6 |
4.4 |
有色金属 |
5 |
170.5 |
11.5 |
159.0 |
465.0 |
34.4 |
12.8 |
(三)纺织 |
39 |
252.7 |
50.7 |
202.0 |
439.1 |
49.1 |
20.9 |
化学纤维 |
10 |
47.8 |
5.8 |
42.1 |
72.6 |
7.1 |
3.1 |
纺织面料 |
11 |
67.3 |
18.8 |
48.5 |
107.1 |
10.5 |
4.1 |
服装 |
16 |
132.4 |
25.5 |
106.9 |
248.4 |
27.8 |
13.3 |
产业用纺织品 |
2 |
5.1 |
0.6 |
4.5 |
11.0 |
3.6 |
0.4 |
(四)轻工 |
98 |
1434.3 |
184.1 |
1235.1 |
2263.3 |
184.1 |
132.1 |
食品 |
31 |
403.5 |
66.2 |
337.2 |
768.9 |
63.3 |
49.8 |
造纸 |
7 |
374.8 |
70.0 |
304.8 |
462.0 |
26.6 |
19.6 |
烟草 |
2 |
64.0 |
1.1 |
62.9 |
85.0 |
11.5 |
11.7 |
包装材料 |
7 |
32.7 |
7.9 |
24.8 |
46.7 |
5.6 |
2.2 |
新型家电 |
7 |
124.6 |
4.6 |
120.0 |
150.1 |
18.6 |
10.9 |
附件4:
重要产业链、重点产业领域发展导向
一、重要产业链
序号 |
名称 |
产业现状 |
发展导向 |
1 |
光伏产业链 |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系统集成环节。目前,我省光伏产业已形成从高纯硅、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装备制造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多晶硅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切片技术、电池制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在某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电子级多晶硅和低成本多晶硅提纯新技术、大面积超薄硅片、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并网发电系统集成与装备配套等,打造完整产业链,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800亿元。 |
2 |
风电产业链 |
风电产业链主要包括风机叶片、齿轮箱、主轴轴承、电机、回转支承、轮毂、塔筒、控制系统等零部件及整机制造两大环节。目前,我省风电装备产业已具备1.5MW-3MW整机规模化生产能力和零部件配套能力,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3MW以上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发电机、变流器、控制系统等配套能力。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300亿元。 |
3 |
优特钢产业链 |
优特钢是指高性能普碳钢、高强合金钢、专用钢等的锭、线、管、板、带、薄板及后道专用金属制品,是机械、汽车、机电、造船、国防军工等行业所需的关键材料。目前,我省优特钢产品门类齐全,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部分产品市场覆盖率居全国和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大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有机联系,提升产业环节配套衔接,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推动国外大企业本地化与本地企业国际化,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 |
4 |
碳纤维及特种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链 |
碳纤维及特种高性能纤维材料是指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具有特殊物理化学结构和耐强腐蚀、低磨损、耐高温等特殊物理性能的纤维,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体育器材、一般工业等领域,产业链包括特种纤维的纺丝,碳化、环化、交联、金属螯合等制得成品纤维,以及纤维的织造和复合等环节。我省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400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芳纶以及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业化及其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十二五”期间,以稳定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层次、突破高端技术和加强下游产品开发为发展方向,放大后端产业增值空间和提升企业赢利能力。重点突破高纯、超强、超细原丝技术、碳化技术、高性能树脂技术及模具技术,大力发展风电、汽车、列车、飞机等设备用复合材料,同时,积极发展特种玻璃纤维、芳纶、芳砜纶、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和高性能陶瓷纤维等制备技术。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
5 |
水污染防治产业链 |
水污染防治产业链涉及工程设计(技术集成)、装备产品制造成套、建设安装和设施运营等各个环节。我省水污染防治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全国水污染防治5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我省占4席,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 |
“十二五”期间,围绕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重点发展超滤、电渗析和反渗透、离子交换膜等各种膜及其组件,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修复、蓝藻治理与资源化、城市污水、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功能材料和药剂等。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60亿元。 |
6 |
物联网产业链 |
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物联网产品制造、物联网软件、系统集成、运营与服务等环节。我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传感器、集成电路、无线通信、智能控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支撑领域基础较好,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0亿元。 |
“十二五”期间,以重点发展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产业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与传感节点、射频识别设备、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加快形成完整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 |
7 |
集成电路产业链 |
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产业链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材料、装备(又称支撑产业)等环节。我省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早,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高端通用芯片设计,加快多芯片集成技术、倒装焊技术、圆片级封装等先进封装及测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壮大芯片制造业。加强关键设备、仪器及材料研发能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培育和引进一大批高端人才。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 |
8 |
光通信产业链 |
光通信产业链主要包括光通信材料、器件、光通信设备制造和运营等,其中光通信器件制造是整个产业的基础。我省光通信产业主要集中在光纤光缆的生产制造,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以提高光通信器件、光通信设备制造工艺技术水平为方向,重点发展高速光收/发模块、光电耦合器、光有源器件、光电交换器件,以及光无源器件和特种光纤光缆,努力降低光纤预制棒制造成本,引导企业向高端领域、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加快产业化进程。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
9 |
平板显示产业链 |
平板显示主要包括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等。目前,平板显示的主流为液晶显示,产业链各环节主要有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液晶电视及显示器等。我省平板显示产业链较为完整,形成了以面板、模组、显示终端等为核心,配套材料与专用设备为支撑的产业集群,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液晶显示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大力支持6代以上高世代TFT-LCD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液晶材料等高端材料和专用设备的开发与产业化,推进OLED产品的生产及应用。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7000亿元。 |
10 |
半导体照明产业链 |
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包括LED衬底与外延片材料、芯片制造、器件与封装、LED产品应用等四个主要环节,其中,外延生长的技术含量最高,是半导体照片产业链的核心。我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产业链已基本形成,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研发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衬底外延片、芯片、封装等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努力在功率型白光二极管取得突破,开拓在特殊照明、节能环保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
11 |
智能电网产业链 |
智能电网是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我省在输变电设备、电线电缆、系统自动化、计量通信等智能电网相关产业已形成特色明显、技术先进的区域格局,拥有一批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产品覆盖面广,配套能力强,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控制技术,大容量储能设备及技术,特高压和超高压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及设备,智能变压器、断路器、组合开关,智能二次控制和检测设备,智能配电设备,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等。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 |
12 |
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从整车研发到配套零部件制造,我省已基本建成全系列、宽领域的产业体系,从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制造到营销服务后市场,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3亿元。 |
“十二五”期间,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推动企业产品研发创新,进一步扩大乘用车规模,提高客车质量,提升专用车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扩大配套零部件市场占有率,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获得国家汽车生产公告许可。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 |
13 |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 |
我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体系较为健全,已成为全国第一造船大省,2010年,造船完工量达到2300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产业区域集聚度达85%以上,已初步形成区域错位发展、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南通、泰州、扬州三大基地的规模、带动作用日益显着,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建立现代化制造体系,提高总装化造船水平,建立具有船舶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突破超大型矿砂船、集装箱船、LNG等高技术船舶的船型开发等核心关键技术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及总装建造技术,加快发展高端船舶关键配套设备,重点开发远洋船用柴油机设计制造技术。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3500亿元。 |
14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我省已有一定基础,形成了以南京、常州为主体的轨道交通研发生产基地,门系统、城轨牵引与辅助电源系统、车辆内装饰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通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链条,推动部件制造、车辆研发制造、售检票系统、信号通信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车站设备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关键环节向高端攀升,提升工程咨询、系统设计、信息化集成等总集成、总承包能力。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 |
15 |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 |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我省在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航空新材料、地勤设备和民航用品等领域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近年来,通过配套国产大型飞机等重大项目,积极打造以南京为龙头的沿江航空航天产业带,已初步形成了“三基二园”的产业布局,年均产值增速约50%左右,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轻型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雷达系统、环控系统、通讯系统、新型航空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卫星应用系统和地面系统,加快开发导航接收器、终端芯片等关键设备和部件,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大幅提升航空航天装备产业的规模和水平。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400亿元。 |
16 |
工程机械产业链 |
工程机械产业链,我省较为完备,产品覆盖全部18个门类中的16大类,有近100个系列、5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徐州、常州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机电液一体化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振动压路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路面养护机、大型搅拌设备、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大断面岩石掘进机、高速电梯、登机桥及现代物流装备、旋挖钻探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高空消防作业平台车、港口机械、架桥机、架梁机等,加强为工程机械配套的液压控制系统、关键部件、专用动力等产品的研发制造。至2015年,该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 |
二、重点产业领域
序号 |
名称 |
产业现状 |
发展导向 |
1 |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产业和新医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主要涉及生物能源、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领域,新医药产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小分子药物和医疗器械、生物试剂、医用材料等。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5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生物药、高技术生物试剂、组织与细胞工程产品等重大创新药物,主攻药物筛选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药效评价技术、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疫苗与抗体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细胞工程及组织工程等关键技术,积极培育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等产品集群的发展,确立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在工业体系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8600亿元。 |
2 |
大气污染防治 |
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涉及环保工程设计、装备产品制造与成套、工程建设和运营等领域。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在总承包、设计、制造成套、安装建设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装备4个中国品牌产品中,我省占2个,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气体净化设备,国V及国IV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尾气净化后处理催化剂与设备,高效洁净燃烧和高效耐高温低阻力袋式除尘器、电袋合一除尘设备及其高效清灰设备,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封装与贮存、利用等装备产品。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380亿元。 |
3 |
节能装备产品 |
节能装备产品领域涉及节能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我省是高端节能装备产品制造大省,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循环流化床、工业余热、生物质发电等节能环保型锅炉,余热发电或制冷成套工程化设备,吸收式热泵、低温强化换热器等关键设备,高压变频调速、静态无功补偿等节电装备,与变频调速等技术相结合的水泵、风机、压缩机、电动机等节能机电产品,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和专用芯片、大功率器件等装备产品。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405亿元。 |
4 |
资源循环利用 |
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涉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我省以工业“三废”等为重点的资源循环利用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年利用工业“三废”7500万吨,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亿元。 |
“十二五”期间,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废弃物、大宗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利用率等为重点,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大力实施资源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对标创先、再制造、产业园区循环改造、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城市矿产资源等七大工程,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755亿元。 |
5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具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和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等特点。目前,我省已经形成各类产业园齐头并进,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2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软件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做优做强传统特色优势软件,大力推动基础软件实现突破,积极培育软件和信息服新兴业态,加快实施产业载体提升、骨干企业培育、紧缺人才支撑、新兴链群拓展和产业体系完善五大工程,推动信息服务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至2015年,该领域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 |
6 |
化工新材料 |
化工新材料是指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通用和专用合成材料以及有机硅、有机氟等化工新材料及其前道原料、后道制品。我省化工新材料产品门类齐全,已具有一定发展基础,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5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新型特种合成材料、特种合成橡胶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等高技术高附加值新型材料,进一步向系列化、规模化、大型化、高端化、多功能化和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发展。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 |
7 |
智能制造装备 |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近年来,我省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装备,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研制开发了大规格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大型高效精密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焊接加工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化物流系统、智能振动实验系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智能制造装备,2010年,该领域实现总产值约10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以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为发展方向,推动高端数控机床、数字化仪器仪表等智能型、自动化装备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至2015年,该领域实现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 |
8 |
新型建材 |
新型建材是指绿色、节能、环保兼具多种功能的高品质建材产品,主要包括水泥加工制品、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节能型门窗及屋面材料、玻璃纤维及玻璃钢制品、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我省新型建材发展已初具规模,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8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绿色低碳制造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柔性生产技术等,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并满足多功能要求的精、深加工产品,力求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性材料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发展加工制品业的工业设计以及关键的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 |
9 |
高附加值纺织品 |
高附加值纺织领域涵盖新型纺织纤维加工、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以及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的设计、加工、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建设等全流程,是引领纺织工业高端发展的主体。我省纺织行业技术水平、新产品比重及品牌建设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高附加值纺织品比重较高,2010年,该领域总规模约4000亿元,约占全省纺织行业总量的40%。 |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以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产业用纤维、生物质纤维以及高性能的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复合纺、嵌入纺等新型技术,创建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完整产业链的纺织工业高端发展基地。至2015年,该领域在纺织行业中的比重达50%以上,总量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 |
10 |
优特品牌食品 |
名特优质食品主要是以农、渔、畜、林业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生产的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地方特色的优质食品。我省食品行业发展基础较好,2010年,该领域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粮、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名优烟酒提升品质改造,加快开发功能性食品、方便休闲食品以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传统食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食品龙头企业,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生产能力。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 |
11 |
名优轻工产品 |
名优轻工产品主要包括家电、日用太阳能、日化、五金、木业、包装、造纸、工艺美术等行业门类。我省轻工业发展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10年,该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5000亿元。 |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做强做大做精造纸、塑料、家电、五金、家具、皮革、工艺美术等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行业,加快发展新型动力与储能电池、塑料建材、礼仪休闲等新兴行业。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至2015年,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