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等深入推进的战略机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问题,主动融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谋定后动 明确思路
1月30日,南通召开制造业发展大会,提出进一步凝聚做大做强制造业的高度共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扩量提质、进一步营造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聚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近年来,南通逐步形成了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一批产值过千亿的重点产业集群。2022年,由南通牵头的“南通、泰州、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和参与的“苏州、无锡、南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船舶海工产业链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试点”。
抓住已有长板优势,南通在2022年提出了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招引龙头企业、关键环节优势企业,培育本土优势企业等多重抓手,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为确保落实,南通描绘好顶层设计“一张图”,通过成立南通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南通“制造强市”全局性、协同性工作,建立月度跟踪、季度调度、半年推进、年度总结机制,对全市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问题、短板等进行全面分析,围绕“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系统谋划构建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重大项目季度观摩点评会、科技创新双月例会、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四项机制,全力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
明确蓝图,令南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在今年初南通举行的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上,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达到99个,计划总投资843.6亿元,涵盖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其中制造业项目数占比88%、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占比约61%。全部投产后,预计形成产值逾千亿元。
做优生态 培育集群
近年来,南通持续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点。2022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6条举措”,统筹推进78项“放管服”改革任务,令104个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涉企执法检查频次压减超40%。
南通把重大项目招引作为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先手棋”,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不仅助力南通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减少资源消耗,也吸引更多企业家用脚投票。2022年,南通新签约并注册重点项目502个,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内资项目145个,同比增长35%;新签约市外产业项目中,有2/3为上海和苏南企业投资。
创新引领 融合发展
去年,南通提出实施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南通还加快推进沿江科创带建设,招引培育公共服务等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目前,南通已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5个,数量位居江苏第一方阵。
在完善创新生态的同时,南通还积极利用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间的创新融合。
2022年,南通全社会研发投入273亿元、同比增长23%,技术合同交易额361.6亿元、同比增长48.8%,高企申报数增量全省第一;新增江苏独角兽企业2家,实现零的突破。
南通在不遗余力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坚持对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精打细算”。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重点企业的亩均税收、亩均产出等指标清晰可见,这已成为南通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也倒逼着企业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2022年,南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8.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7%。天鲲号、全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等“大国重器”已成为展示“南通制造”实力的生动代言。
|